1. 首页
  2. 针灸器材
  3. 列表
新哈慈五行针简介
2009-02-17 12:14:43 中国针灸学会

 新哈慈五行针的组成(makeup of new edition needle)

由负压针囊、强力磁针、透明磁宫、极性标体、防护胶圈等部件组成。

The needle is made of some parts such as minus pressure needle theca, polar mark, transparency magnet, forceful magnetic needle, defensive rubber circle and so on.

 

新哈慈五行针的产品结构


    有蓝色标体的N极针和红色标体的S极针。

    根据透明磁宫的大小分为大号针、中号针和小号针。

    针囊由绿色环保的硅胶材料制成,更耐用,更美观。

    强力磁针由稀土永磁合金制造,磁体表面的磁感应强度由原来的250毫特增至450毫特,使磁力线透入人体达12cm,相当于传统针灸的深度。

    增加了保护设计——防护胶圈,可减轻皮肤疼痛感。更适合女性和儿童使用。


哈慈五行针的操作

    采用负压原理,针灸时捏瘪针囊,把磁针放在皮肤上,一松手,就把哈慈五行针固定在人体上,而又不刺入人体。一次可以针几只甚至几十只针,具备了传统针灸同时多针刺激经穴的功能。

 

 

新哈慈五行针独有的五行疗法

    新哈慈五行针继承和突破传统针灸医学, 将磁疗、针灸、拔罐、点穴、药物渗透合为一体,独创“五行疗法”只要把哈慈五行针放在皮肤上即可实现此疗法。

 

五行疗法一:针灸

    磁体表面磁感应强度达4500高斯,使无形的磁力线向前运动投入人体,对穴位的针刺、理疗作用相当于传统针灸。

 

五行疗法二:点穴

    中医师认为传统手指对病痛有极好的疗效,而新版哈慈五行针比指力点压效果好。

 

五行疗法三:磁疗

    健康人的经络穴位微电磁场高于非健康人的经络穴位微电磁场。哈慈五行针可以迅速恢复电磁信号传递,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目的。

 

五行疗法四:负压排毒

    相当于传统中医的拔火罐功能

疗法五:药物渗透

    与哈慈五行针配合使用的五行膏,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辅助治疗作用。

 

创立了可提升疗效的双极针法

    双极平针法:在身体的同侧,N极针和S极针交叉施用,可增加磁力线束强度,提高疗效。

    双极透针法:在身体的两侧,N极针和S极针相对应施用,形成垂直切割磁场,使体液、脏腑及经络穴位完全处于垂直切割磁场之中,可更高地增加磁力线束强度,提高疗效。

 

新哈慈五行针有效点治疗法

    以简单实用的有效点治疗代替传统针灸的腧穴定位。传统针灸因需要刺入人体,怕伤及骨骼、内脏,故对腧穴定位要求非常精确。而哈慈五行针不刺入人体,磁力线束辐射的范围又较大,故对经穴的要求不十分严格,因为人体经络呈宽带状,在某一穴点上3厘米范围内均为有效点。用手指用力按压,如果感觉到疼痛、酸痛、发硬、打冷战,则说明找到了正确位置。

    阿是穴在哈慈五行针疗法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阿是穴即疼痛部位。哪儿疼就针哪,不必刻意寻找穴位。这种方法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痛症,如颈、肩、腰、四肢的风湿关节痛、骨质增生、扭伤等。治疗时密集布针,N、S极交叉。


新哈慈五行针四大特点

    特点一:操作简单,一看就会。

    施针者只要看图找到有效点(穴位)或用手指压患处找到压痛点,用手指将负压针囊一捏,放在皮肤上,即实现了针灸,是一种几分钟就能学会的疗法。

    特点二:疗效显著,双向调整

    就一般痛症而言,10~15分钟就能起效。一般适应症治疗几个疗程即能获得较好疗效,无论虚证、实证、还是寒证、热证都适合。尤其是十年版新哈慈五行针将传统的经穴针灸疗法与手足反射区疗法相结合,提高了临床疗效。

    特点三:使用方便,随处可用。

    新哈慈五行针巧妙地利用负压原理非常方便地把针体固定在有效点(穴位)上,茶余饭后、办公之暇、旅途之中、出差在外,都可以随时随地施针,解除病患之苦。卧床患者可在家中治疗。

    特点四: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新哈慈五行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只将强力磁针吸附在治疗点(穴位)上,并不刺入皮肤,完全消除了患者对针刺的恐惧感,使患者可以在平静的心态下接受治疗。这种疗法从根本上杜绝了病毒、病菌交叉感染的途径,是一种不吃药、不打针、无创伤的自然疗法。

新哈慈五行针适用范围

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均可使用哈慈五行针进行人体穴位治疗。 适应症广泛,禁忌症不多。

适应病症

治疗痛症: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心绞痛、痛经等。

治疗常见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消化不良、失眠症、抑郁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急慢性肠炎、胆囊炎、尿路感染、前列腺、假性近视、中心视网膜炎、心律失常、视神经萎缩、癫痫、腱鞘炎、便秘等。

治疗疑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面瘫、帕金森氏症。

经验良方:戒烟、晕车、晕船、心绞痛、高热、昏迷、疝气、中暑、腱鞘囊肿(腱鞘炎)、长寿保健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