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学会动态
  4. 列表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08-07-03 11:51:24 中国针灸学会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1.jpg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2.jpg

  • 中国针灸学会“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新闻发布会” 于2008年7月1在北京召开。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国针灸学会组织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研究第一批工作已经完成。第一批11项标准的名称是:《耳穴名称与定位》(GB/T 13734-2008 代替GB/T 13734-1992)、《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艾灸》(GB/T 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部分:头针》(GB/T 21709.2—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3部分:耳针》(GB/T 21709.3—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4部分:三棱针》(GB/T 21709.4—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5部分:拔罐》(GB/T 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6部分:穴位注射》(GB/T 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7部分:皮肤针》(GB/T 21709.7—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8部分:皮内针》(GB/T 21709.8—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穴位贴敷》(GB/T 21709.9—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0部分:穴位埋线》(GB/T 21709.10—2008)。它们分别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301医院等9家单位负责起草,。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4月23日批准发布,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闫树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是近年来中医药发展战略部署之一,针灸学科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是规范针灸行业管理,提高针灸科技竞争力,促进针灸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全国其他中医药单位在这项工作中做出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希望针灸界的同行们能够再接再厉,使针灸标准化建设在今后整个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继续起到领跑作用。他还对今后的针灸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几点希望:1、抓好标准制定的质量,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操作性和认同性,严把标准质量关,争取制定更多高质量的国家标准;2、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争取5年内完成针灸标准化体系建设;3、抓好标准的推广实施,以中医药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方法,积极推进针灸标准的广泛实施和应用;4、积极推进针灸国际标准化进程,争取以我为主,制定更多的针灸国际标准。
        据发言人、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保延介绍,本次发布实施的10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都是针灸临床常用的、发展成熟的针灸优势特色技术。标准中严格规范了各种技术的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与禁忌等内容,对于确保针灸操作安全、提高针灸疗效有重要的意义。还颁布了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的修订版《耳穴名称与定位》,本次修订版较前一版结构更合理,内容更精确,对推动耳穴国际标准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针灸标准化建设是加快针灸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标准化战略部署的要求,是适应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针灸标准化是中国在当今国际标准化领域中最有发言权的优势领域,中国作为针灸的发源地,为推进针灸在国际上更广泛、更科学的应用,为规范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针灸学术交流,有责任、有义务在该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并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