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学会动态
  4. 列表
中国针灸学会“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党课系列讲座(第十四讲)——坚守与变革——党领导下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1-12-02 10:26:28 中国针灸学会

2021年11月26日,中国针灸学会大型“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党课系列线上讲座迎来了第十四讲,本期讲座由中国针灸学会党委与中国科协科技社团云课堂共同举办,中国科协同步直播。各地方针灸学会、各所属分支机构积极组织动员本学会和分支机构的理事、委员、广大会员和针灸科技工作者2200余人在线观看了视频讲座。

 微信图片_20211202102739.jpg

中国针灸学会党委书记、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主持讲座

本期讲座,由中国针灸学会党委书记、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主持。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皮内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教育部中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余曙光担任主讲嘉宾。讲座题目为“坚守与变革——党领导下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11202102746.jpg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皮内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教育部中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余曙光作“坚守与变革--党领导下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专题讲座

自建国以来,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了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与萌芽时期(1949-1956年),在当时的中医从业人员中,大多是祖传师授。直到1950年后,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建立,卫生部颁布《关于组织中医进修学校及进修班的规定》,明确提出“进修学校”和“进修班”两种主要形式,并规定了其学制、课程标准、学员选送办法等,但这一时期的教学仍无先例可授,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均为探索。

第二阶段是新生与成长时期(1956-1977年),这一时期全国各地中医院校逐步建立。1956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听取卫生部关于中医工作的汇报时,提出必须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并作出了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成立四所中医学院的决定。从1956-1982年,24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随后,国际教育逐步开展,1976年上海中医学院开办了首期外国医生针灸班。

第三阶段是全面发展时期(1978-2011年)。1978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并作出重要批示,对办好中医学院,发展中医教育事业提出规划要求。同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中医研究生班开学,这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第一批中医研究生入学。1991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试办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以长学制为代表的高层次、拔尖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出现。

第四阶段是新时代新医科阶段(2011年至今),这一时期,多种教学模式开始不断探索改革。2011年,部分院校自主探索试点,建立9年制、“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含中医、口腔、眼规光医学)调整为“5+3”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试点开展中西医结合9年制教育。

 微信图片_20211202102751.jpg

回顾建国以来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余校长认为,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专门人才,广泛开展了中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强化了中医药院校的功能,成为中医药服务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针灸推拿学是中医药学科领域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针灸推拿学专业是中国特有的专业,对世界传统医学教育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余校长认为,在新时期要重点培养对针灸推拿文化有深刻认识;对针灸推拿理论有深邃领悟;对针灸推拿技能有深入掌握;对针灸推拿事业有深厚感情;对针灸推拿发展有充分自信;对社会责任有强烈担当的新时代针灸人才。中医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堪当中医药传承创新时代责任、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针灸学会党委办公室 何坤撰稿/贾晓健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