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科普之窗
  3. 科普知识
  4. 列表
慢性肾炎
2007-08-03 15:13:00 中国针灸学会
  • 【概述】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组常见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复杂,有浮肿、血尿、高血压等症,尿常规检查以蛋白尿、管型、红细胞为主。分普通型、肾病型等,针灸对各型均有一定效果。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病病因至今未完全清楚,现代西医学目前尚无理想疗法。

        针灸治疗慢性肾炎,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就已有尝试。1955年,有人报告用针刺配合对症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一定效果[1]。日本亦有这方面报道[2]。至60年代初,应用耳穴针刺,取得疗效。之后,有关工作开展不多。近十年来,对慢性肾炎的针灸治疗做了进一步探索。除针刺外,有以冷冻针灸治疗,发现对慢性肾炎的多项临床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3],有用穴位注射治疗对慢性肾炎主要体征蛋白尿也有良好效果[4]。通过与药物治疗对比,其蛋白尿转阴率两者大致相似,因针灸无西药之副作用,故更胜一筹。

        从总的情况看,针灸治疗慢性肾炎积累的病例数虽不够多,但其治疗效果是比较肯定的。今后,除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实践外,尚有必要对古代经验加以挖掘。如古代多用灸法,现代却鲜见报道。故特设本节,供读者参考。


    【治疗】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肾俞、足三里、脾俞。

        配穴:尿白细胞增高加中极,尿红细胞增高加血海。

        (二)治法

        主穴用板蓝根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主穴每次取2~3对。配穴,中极用鱼腥草注射液,血海用当归注射液。以5号齿科针头吸入药液,穴位常规消毒,直刺得气后,略加提插使感应强烈,中等速度推入药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一般须治三~四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本法对慢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体征蛋白尿有较好的效果。共治115例。其中,慢性肾炎普通型30例,尿蛋白转阴12例(占40%);肾病型24例,尿蛋白转阴10例(占41.7%);其他肾小球疾病9例,无1例转阴。总有效率为:34.4%。经统计学分析,以对普通型疗效最好,肾病型次之,其他肾小球疾病最差[4]。另外52例,总有效率96%[7]

     

        针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肝俞、脾俞、肾俞、志室、飞扬、太溪;2、膻中、鸠尾、中脘、肓俞、气海、三阴交、复溜、京骨。

        配穴:偏阳虚加大椎、命门、关元;偏阴虚加京门、膈俞;面浮肢肿加入中、阴陵泉、三焦俞、膀胱俞;血压偏高加太冲、足三里;咽痛加合谷、天鼎;胸有压痛加俞府、步廊;肾功能不全加夹脊胸5~7。

        (二)治法

        主穴酌选3~4穴,二组穴位轮流选用。配穴据症酌取。以针刺为主,配用灸法。用30号毫针,浅刺得气即轻加捻转后卧针,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轻捻行针。大椎、命门、关元三穴施以麦粒灸,每次5~7壮。针灸每周2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约一周左右。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显效:症状显著改善,24小时尿蛋白总量低于1克,肾功能维持正常;有效:症状及24小时尿蛋白总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以上法共治15例,显效5例(33.3%),有效3例(20.0%),无效7例(46.7%),总有效率为53.3%[5]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神道、灵台、悬枢、命门。

        (二)治法

        上穴均取。穴区局部消毒和麻醉后,以引入0~2号羊肠线的三角缝合针自神道穿入,透至灵台穿出;再自悬枢穿入,透至命门穿出。两头针眼处剪断,使其埋入皮下,注意线头不可露出皮表。敷以纱布,胶布固定。15~20日埋线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0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一般2~8日后尿蛋白可消除,15日可转阴[6]

     

        穴位冷冻

        (一)取穴

        主穴;肾俞、京骨。

        (二)治法

        每次此二穴均取用,只针一侧,交替轮用。以半导体冷冻针灸仪针刺,针体温度保持在0~15℃,留针1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观察

        共观察30例,通过二个疗程治疗,发现对浮肿、腰痛、血压及发烧等四项症状,均有较为满意的疗效[3]。但本法所用之冷冻针灸仪,尚在试用阶段,还难以推广。我们以温针法(每次用艾炷2厘米插于针柄之上,点燃,留针20分钟),取同样穴位,治疗慢性肾炎,亦有一定效果。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水分、足三里、三阴交、复溜。

        配穴:阴陵泉、肓门、志室。

        (二)治法

        主穴为主,开始治疗时配穴均取,待症状改善后可酌加。穴位常规消毒,用1.5寸毫针针刺,足三里、肓门、志室施以烧山火手法,三阴交、复溜施以徐疾提插补法,阴陵泉、水分施以平补平泻手法。诸穴留针40分钟,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54例,完全缓解10例,基本缓解25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7%[8]

     

    【主要参考文献】

        [1]庞中彦。用针灸配合一般对症疗法治疗急性及慢性肾炎的病例报道。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5;(12):25。

        [2]代田文志(胡武光译)。慢性肾炎之针灸治疗。江西中医药    1956;(11):32。

        [3]侯升魁。冷冻针灸治疗慢性肾炎30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0;(5):31。

        [4]余青萍。针灸治疗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0:73,北京。

        [5]奚永江,等。针灸治疗15例慢性肾炎的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   1982;(4):14。

        [6]芦安,等。督脉埋线治慢性肾炎蛋白尿。新中医   1989;(11):32。

        [7]王樟连,等。穴位注射治疗肾小球肾炎5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7;17(7):441。

        [8]张智龙。针刺治疗慢性肾炎54例临床观察。天津中医    1996;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