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为服务人民健康贡献中医药力量
2022-12-30 14:28:37 中国中医药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两个结合”,深化了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成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也是我们党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饱含着党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期待,绘就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蓝图,吹响了鼓舞中医药人奋勇前行的号角。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中医药人要在奋进新征程中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工作方针,认真谋划今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贡献中医药力量。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传承创新史。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的理论方法体系,到金元四大家的出现,再到明清时期温病学的产生,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传中医药健康文化之精,守中医药内涵规律之正,激发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时代活力,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中医药人的自信源于对以中国古代哲学为基础的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中医药人的自立源于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熟练掌握和理法方药的实践运用;中医药人的自强源于中医药对病患本身的整体调治和对各种疾病的确切疗效。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所获得的珍贵遗产,是贯穿着生命观、道德观的根本性理论形态。正确理解和把握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药文化和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这两点,是传承中医药文化丰富内涵的关键。中医药文化理念形态的核心是从维护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秩序出发,强调整体平衡和谐的人文关怀,并由此而产生了从业文化和服务于“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我们要牢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强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更好传承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立中医医院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竭尽所能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发展方向上,要始终坚持中医院姓“中”的办院方向,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中西医的互补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科学、合理、规范地找到中西医的结合点,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以中医药事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在管理方法上,要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升内涵为动力,以实施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抓手,建立符合中医院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奖惩医护人员的中医药诊疗比例,以促进中医院特色诊疗和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培养上,要在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下,注重铁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学医院的平台优势,将口传心授、耳濡目染的师承教育与灌输式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相促进,同时培养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和技术方法。在传承创新上,要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为引领,以省级名中医为核心,以各级各类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骨干人才、优秀青年人才为支撑,从国家、省级、院级、科室等多个层面扎实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并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使中医药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在服务百姓健康上,要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竭诚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把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取得确切疗效作为中医药工作的生命线,把形成科学合理适度的诊疗行为作为对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凸特色、扬优势、强弱项、激活力,促进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瘥后防复全方位发展,从而释放中医药的多元功能和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笔者作为一名中医药战线上的“老兵”,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守医者初心,以奉献诠释使命,用担当书写忠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好中医理法方药,呵护好人民健康,努力在保障和服务人民群众“病有所医”上作出中医药人的贡献,努力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贡献中医药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