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通知公告
  3. 列表
中国针灸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
2012-02-27 12:40:14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针灸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

 

2011,中国针灸学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国家中药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省、市、自治区学会的共同努力下,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国科协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心工作,结合学会工作实际,团结广大会员和针灸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   2011年工作总结

(一)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学会班子换届工作圆满完成

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国针灸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11819-22日在北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针灸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针灸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共有210人当选为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常务理事会,有66人当选为第五届常务理事。刘保延同志当选为中国针灸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杨金生同志当选为秘书长。聘请王国强、胡熙明、李维衡同志为中国针灸学会名誉会长。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针灸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贾晓健、刘炜宏、刘清国、文碧玲四位同志为副秘书长的意见;讨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会员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分支机构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理事会管理的意见。刘保延会长对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在进一步提高针灸的疗效上下功夫;二是要切实加强针灸理论方面的研究;三是要认真学习贯彻王国强副部长在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学术年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精神,并以此为指导,尽快制定“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

(二 )重视组织建设,学会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1、召开了学会四届十次常务理事会会议。会议全面传达了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听取了学会换届会和年会筹备工作汇报,审议和讨论了换届工作报告、章程修改草案、财务工作报告和会议日程安排,研究讨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及大会主席团组成等事宜。

2、召开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和五大会议议程;同意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章程修改报告和五大会议议程提交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

3、召开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122325日中国针灸学会在北京召开了2011年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此次秘书长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科协八大有关会议精神和王国强副部长在中国针灸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上的讲话精神,通报了学会五大换届工作,总结了2011年学会工作、安排部署了2012年工作。同时,地方学会和分支机构的秘书长们交流了学会工作经验,讨论了“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并对“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和学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针灸学会及总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分会)的秘书长及总会领导、工作人员共计59人出席了会议。

4、加强了分支机构管理。根据民政部、中国科协的有关规定,按时对“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和“针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工作。组织召开了中国针灸学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组建了第一届委员会。对“针法灸法分会”等七个分支机构因换届所造成的负责人、原住所名称变更未及时报备、换证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督导,并向民政部申请办理了变更手续和更换证书。

5、加强了会员服务和管理。通过开展学术交流、继续教育以及人才举荐和表彰等活动,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提高专业水平、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为会员服务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以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分支机构换届和技术培训等契机,加大了会员发展力度,年内共发展个人会员829人,并及时建立了会员信息数据库、理事及常务理事信息数据库。“中国科协学会发展与改革创新项目——服务管理类”项目通过中国科协验收,学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三)依靠专家队伍,“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基本确定

组织制定“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 “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的制定,在组织专家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在“中国针灸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围绕王部长提出的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起草了“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的初稿,并召开多次会议讨论研究了“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的框架及主要内容,包括定位、体例、主要任务、措施、保障及针灸学科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十二五”针灸发展的方向与重点领域。

(四)树立品牌意识,学术交流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

1、组织完成了2011年度学术活动计划。2011年,总会及各分支机构共组织完成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14项, 组织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交流会议1项,参会总人数1765人,共编印论文集6册。举办高水平的专题学术报告210人次,会议交流学术论文1303篇。

2、组织召开了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8月21~22日,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韩济生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王国强副部长在题为《抓住机遇,推动针灸事业快速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了今后中医针灸事业发展中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二是发挥综合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三是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创新理论与实践;四是加快学术传承,传播针灸知识和文化;五是抓好标准建设,加强标准应用;六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会议期间,王国强副部长及有关领导还参观了针灸重大科研成果和优秀学术论文海报展示,并对学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本次年会围绕大会主题针灸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分别设立了3个分会场和7个专题论坛,15家企业参加了针灸医疗器材和书籍展览,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针灸专业的专家学者共1063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征集针灸学术论文1080篇,论文集收录了1031篇,评选出会优论文32篇,并向作者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

3、组织参加了世针联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学会作为支持单位,组织中国学术代表团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传统医学服务与人类健康—针灸研究、教育、临床实践。代表团 3位专家在主会场作了主题演讲;6位专家在分会场作了交流和现场演示;国内几家大型针灸企业参加了针灸器械展览。大会授予中国针灸学会组团奖。

4、参与支持高层论坛和国际针灸学术交流。全国20余位著名的资深针灸专家参加了第十二次中国科协“科学理解传统医学——针灸医学的传承与发展论坛,支持地方学会在境内召开“第十一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

(五)发挥纽带作用,针灸学术与学科发展不断推进

1、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协助管理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针灸诊疗方案和评价研究重点项目的16个课题已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课题验收和科技部专家组验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临床操作规范研究进入结题阶段。

2、组织实施2011年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项目——2011年针灸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组织召开了工作会议,对各专题编写组提交的初稿,进行了初审和汇总;召开了由常务理事及特邀专家参加的2011针灸学学科发展及十二五规划高端研讨会,会议对“十一五”针灸学学科发展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研讨和专家咨询,并研究、讨论和修改了 “十二五”针灸发展规划。

3、组织实施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研究项目 “我国针灸服务收费合理性研究与对策分析。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我国针灸服务收费合理性研究与对策分析项目,按照研究进度,设计了《全国针灸收费现状调查问卷》,召开了专家咨询会,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研究任务。

4、参与中国科协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国家名录认定工作。完成了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作为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国家名录的申请,提供了包括名称、归类、发明创造初始年代、名词解释、实物依据、古文献依据、学术依据、价值综述等内容的报告。

(六)强化组织管理,针灸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成效显著

1、启动了第二批《临床病症针灸治疗指南》的编制工作。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病症针灸治疗指南》课题第二批资助项目再次启动5个病种的针灸治疗指南编制工作。至此,正处在编制中的《临床病症针灸治疗指南》项目共计15个。课题组对该十五个指南项目组(包括坐骨神经痛、哮喘、肩周炎、痛经、颈椎病、腰痛、急慢性胃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失眠、便秘、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肥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突发性耳聋项目组)和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项目组人员进行了“系统评价和GRADE方法”的系统培训,并针对研制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统一了认识,解决了偏倚风险评估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指南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2、实施了2011年度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发展推广工程项目——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示范基地的创建评估与内涵建设 项目。在香港东华三院建立了中国针灸学会第六个针灸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举办了60余人参加的《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和临床实践指南推广应用培训班暨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座谈会;委托标准化基地建设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山西省太原市和湖北省十堰市举办了两期全国针灸针刀技术操作规范研讨及临床应用培训班, 培训人员203人,其中83人来自基层医疗单位;利用国际针灸学术交流平台“2011年世界针联巴西国际针灸学术会议”,通过POSTER海报展示,大力宣传了我国研制的现行针灸国家标准、以及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研究、研制和发布的进展情况。同时,通过发放针灸标准国际需求调查问卷和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世界各国针灸立法、从业人员对针灸标准的需求情况。从发放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2份的结果提示,国外针灸从业人员对针灸标准认知度欠缺,各国针灸医疗的相关法规不健全,针灸同仁一致认为应加强针灸名词术语、翻译、技术操作规范、质量安全等基础、技术和管理标准的制定,合理的针灸标准利大于弊,要制定促进针灸学科发展的针灸标准,保护针灸从业者的权益。

3、积极参与针灸国际标准项目的研制。向国标委申报了“十二五”期间针灸国际标准制定《针灸针》ISO标准和《耳穴名称与定位》WHO标准研制项目;参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针灸针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成立了由我国担任项目负责人的ISO/TC249/WG3(针灸针工作组);参与国际传统中医领域的器械标准制订工作,推荐我国有较大技术优势的“艾灸”和“电针”两个项目为国际标准项目,争取在ISO立项;参与10月14日国际标准化日宣传活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与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发出了“让中医药标准化造福全人类”的倡议,宣传针灸标准化知识,提高社会对于针灸标准化的认识,推动针灸标准化的进程。

(七)建立联动机制,针灸科普与继续教育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