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学会动态
  4. 列表
中国针灸学会中医针灸临床特色疗法交流暨第十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2013-01-06 17:41:49 中国针灸学会

  

20121226-29日,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广东省针灸学会、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针灸学会中医针灸临床特色疗法交流暨第十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并以“973”计划中医针灸理论基础研究分论坛形式,结合“弘扬中医针灸特色优势,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能力”的主题,加强针灸基础与临床的联系,推进针灸理论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会议由主会场专家报告、针灸分论坛和“973”计划针灸专题圆桌会议三部分组成,来自全国的“973”计划中医针灸理论专题首席科学家、相关领域专家、各课题相关研究人员、中青年参会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苏钢强主持主会场交流,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彭以祺、“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题专家组组长李振吉教授等做了重要讲话。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北京大学神经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等专家出席会议,并主持了针灸论坛和“973”计划针灸专题圆桌会议。针灸基础理论论坛上,“973”计划中医针灸理论首席科学家吴焕淦、许能贵、朱兵、梁繁荣、万有等分别报告了“灸法作用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针刺对功能性肠病双向调节效应机制”、“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规律”、以及“针麻镇痛机制”等项目的研究进展、所取得的阶段成果和下一步工作思考。石学敏院士指出,目前针灸研究态势良好,正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强调针灸研究应选择临床确实有效的穴位、疗法及具体操作手法,找寻其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推动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要注意针灸理论成果及临床应用的推广。项目特邀报告专家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报告,围绕中医药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提出各自见解,开拓了针灸领域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最后,与会人员围绕报告主题,就关键科学问题及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余曙光、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赖新生、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符文彬、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杨金生、副秘书长刘清国和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文碧玲等分别主持了中医针灸临床论坛。交流会上,广东省中医院符文彬教授的“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思维方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吉平教授的“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方案”、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徐斌教授的“针灸临床服务模式分析与思考”、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教授的“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主任医师王二争的“针灸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等报告精彩纷呈。与会专家感受到浓烈的学术氛围,活跃的学术思路,就针灸研究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临床服务模式分析与思考,针灸临床疗效提高的思维方法,针灸原理研究新动向,以及针灸治疗癌痛、腰痛、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过敏性鼻炎等具体病种的临床及机制研究等问题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杨金生秘书长主持了闭幕式,中国针灸学会刘保延会长在闭幕式上作了“针灸未来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的精彩发言,引发了与会代表的极大热情。他指出“973”计划给予了针灸理论研究大力支持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且为进一步深化针刺穴位配伍的效应机制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分析了我国医疗改革体系中针灸医疗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归纳为四方面:首先,针灸服务模式受限,目前的针灸模式束缚了手脚,尚未深入到临床各科发挥作用,如何发挥针灸诊疗花费少、疗效显的优势,明年由中国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牵头做调研,寻找出最佳的符合针灸的服务模式。第二,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①针灸疗法在临床上运用单一,韩济生院士主持的针麻研究能有效地降低麻醉用药,针灸的各种疗法有其适应症,如何把毫针、灸法、火针、放血等特色疗法有机结合,提高综合疗效;②指导临床的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如何站在针灸治疗特点的角度构建对疾病的认识,形成针灸自己诊治疾病的基础辨证理论;③目前针灸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有很多医者按照中医理论体系的实际效果和方法应用,排斥现代理论及治疗经验,如何把他们吸纳到针灸体系中来丰富针灸理论。第三,基础研究转换成临床能力提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自然基金每年资助了的大量针灸基础理论研究,尚未很好地转化成取穴的穴位优选、病程或疗程的控制、刺激方法的选择,研究本身还停留在其有效性和论文发表,希望针灸界高度关注提高临床疗效。第四,用科学数据展示临床疗效的能力。现在国际上发表高水平、大样本的临床疗效评价的报道不多,这是国际上非常需要的,国内也要增强信心,提出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重视真实世界的临床研究,建立支撑真实世界的方法学体系,二是构建适合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体系。“十二五”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了多中心的针灸临床研究项目,选择了3个病,结合相关领域对针灸科研思路和技术支撑,希望共同努力推动针灸临床研究上台阶。总之,改革针灸服务模式,集中不同疗法优势提高临床疗效,针灸理论基础研究应回归并指导临床,注重利用先进技术及数据表达与宣传,加强确有疗效的针灸疗法的应用,促进成果推广。

此次会议征集针灸学术论文85篇,论文集收录了71篇,按照《中国针灸学会优秀论文评选条件与办法》,经论文编辑专家组初筛、优秀论文评审专家组终评等程序,评出5篇优秀论文,并给撰写者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他们是:①辽宁中医药大学曾晓霞撰写的“浅论针刺取穴顺序”,②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徐萌撰写的“浅谈《内经》、《难经》之因时针刺”,③北京中医药大学刘炜撰写的“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调控及外周血神经递质的影响”,④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王二争撰写的“针灸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⑤陕西中医学院王亮撰写的“腰痛中医外治疗法的临床研究”。以上5篇论文将被推荐到《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世界针灸杂志》,经审核优先发表。

本次会议还得到了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为会议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保障,中国针灸学会向所有付出辛苦工作的单位和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国强副部长做大会主题发言


刘保延会长作主题报告

    

 韩济生院士解答代表提问


石学敏院士主持会议


主持人在认真听讲记录

 

 

吴焕淦教授介绍艾灸研究

 

“973”首席科学家莅临论坛交流

 参会青年代表余曙光发言

 

优秀论文获奖者合影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