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通知公告
  3. 列表
关于第二届国医大师推荐人选情况的公示
2014-04-08 09:49:33 中国针灸学会

关于第二届国医大师推荐人选情况的公示

 

经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审,现将我会推荐的石学敏、田从豁、张缙、李鼎、郭诚杰等5位同志(按姓氏笔画排序)有关情况公示如下,公示期为20144814日(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关问题可向中国针灸学会反映。

联系人:易文军 文碧玲

联系电话:010-640144113065

 

                                二O一四年四月八日

 

石学敏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石学敏,男,中医、针灸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授衔针灸学专家,天津针灸学会会长。19386月出生于天津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1965年毕业于国家卫生部中医研究生班。从医50余年,治学态度严谨求实,师古而不泥古,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为弘扬针灸学术并将其推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在中医针灸学术方面的建树是全方位的。特别是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并从组织、细胞、分子基因等多层次、多水平揭示了针刺作用主要机制;他率先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使传统针刺手法向规范化、剂量化、标准化发展;他提出治疗中风病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 开发研制了丹芪偏瘫胶囊(国药准字Z20010105)治疗中风病,对中风病的治疗形成系列,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

50余年,他从未脱离临床,热爱中医药事业,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大医精诚,任劳任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爱戴。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不仅用于中风病,如中风后偏瘫、失语、偏盲、共济失调、吞咽困难、二便障碍、认知障碍、抑郁焦虑情感障碍等各种兼症和后遗症,还用于脑外伤或脑手术后恢复期、多发性硬化症、锥体外系病变等高级中枢神经损伤的病种;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脊髓神经和神经根病变等周围神经疾病也得到广泛应用;还大量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围经期综合症、癔病、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紊乱、胃肠功能紊乱等精神心理性疾病;同时在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病症,尤其是剧烈疼痛的镇痛作用方面亦收到非常理想的疗效。

他创立的“通关利窍”针法治疗吞咽障碍、“活血散风,调和肝脾”治疗高血压、“调神益智”治疗血管性痴呆、“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等特色针法为无数患者解除痛苦,使针灸科在针刺治疗中风病、高血压病、针灸标准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他辨证辨病相结合,将 “音痱”、“面瘫”、“痴呆”、“郁证”、“胸痹”、“心悸”、“哮喘”、等数十个中医病证进行归纳整理,根据共同的临床症状,总结出疾病的基本病机,制定出规范性治疗主法,为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针灸治疗开辟了一条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案。他对《内经》中十二经病侯、脑神理论、经筋理论、气海理论、刺络疗法赋予新意,指导临床卓有成效。

他创建的针灸科目前拥有28间门诊治疗室,开放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超过100%。临床治疗常见病种达100余种,针灸学科年经济收入由1996年的2000余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2.8亿元,已成为国家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教委的重点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他教书育人,无私传授学术思想和技术经验,培养继承人和学科骨干,带出了一个创新团队,培养了一个学术梯队,建立了坚实的针灸基地,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针灸学科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针灸学科医、教、研基地,成为我国针灸医疗基地发展状况和规模的标志。并通过在全国建立48个分中心,使全国针灸医疗网络逐渐形成,带动了针灸医疗的发展。

他致力于针灸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中医针灸走向世界,先后赴世界100余个国家及地区讲学与诊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中医针灸热,并就针灸临床与机理研究,开展与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国际合作,为中医针灸走向世界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针灸外交家”。

 

田从豁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田从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研究员,19308月生,19519月参加工作,从事中医药工作60余年,19511月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省级名中医,2011年立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二、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主要事迹如下:

学术思想强调多种疗法互补诊疗,即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理、法、方、穴、术,主张当针则针、当药则药或针药并用,体现了平衡阴阳、调理脏腑、调和气血、重视脾胃、条畅气机的学术思想。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擅于选用各种针法、灸法、穴位贴敷疗法。在精于针术的同时, 不废汤药, 方精穴简、理清证明。

临床取穴以辩证为基础,施治原则以平为期,灵活运用;重视选穴与组方,选穴以循经取穴、近部取穴、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以痛为腧等取穴法多用;重视背部、腹部腧穴与合穴、八会穴、督脉、任脉经穴的运用。穴方配伍以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远近配穴、左右配穴为多。总结常用穴方19个,包括脐周四穴、和胃降逆方、调和冲任方、背俞四穴方等。配穴精简,效专力达。

在针灸疗法上,曾将艾灸器具进行改良,创新性地使用核桃皮眼镜灸、苇管灸等治疗头面部疾病,这些方法由于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已被行业内所广泛应用。此外,研制出穴位贴敷系列方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功能性脾胃疾病、骨关节病、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方法,制定了穴位贴敷疗法国家标准,促进了穴位贴敷疗法的发展和完善。

科研成果:

1.“冬病夏治消喘膏”研制,1979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该疗法在我院应用广泛,每年接受冬病夏治消喘膏穴位贴敷治疗10万人次。

2.《中国灸法集粹》获1987年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9年北京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田从豁著述颇丰,共出版专著8本,其中中文6本,英文2本;发表期刊论文共44篇。

田从豁在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期间,参与了中国针灸学会及世界针灸联合会的成立,促进了学会内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推动了针灸疗法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应用。在担任北京针灸学会穴位贴敷委员会顾问期间,带领学会成员制定冬病夏治消喘膏贴敷规范性文件,到各单位开展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的讲座,促进了该疗法在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并参与制定了穴位贴敷国家标准。

自二十世纪50年代起,田从豁以针灸专家身份到先后到十几个国家进行医疗、教学工作,多次受国家领导人委托医治外国友人,他以深厚的中医理论、精湛的针灸技术充分展现了中医针灸的魅力,扩大了针灸在世界上的影响。1975年田从豁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筹建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并兼任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副主任、教授,为推动国际针灸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田从豁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共培养了4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传承人,2名传承博士后,培养了刘保延、刘志顺等9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均已成为了针灸事业的骨干力量。

张缙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张缙,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主任医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之一,19319<SPAN style="LINE-HEIGHT: 150%; FONT-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