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次全国针灸功能影像研究学术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朱兵,秘书长杨金生,副秘书长贾晓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花宝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田捷研究员,西南大学刘一军教授,以及来自全国10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医学影像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快速发展,迄今几乎在所有医学相关专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术作为医学影像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上世纪90年代初问世以来就在神经系统研究领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fMRI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性的特点,成为对大脑进行研究的不二之选。国内外针灸界很早就意识到fMRI技术将对针灸研究发挥重大作用,纷纷在研究工作中引进该技术,联合影像及生物医学工程的多学科专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推进医学影像技术在针灸理论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加强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针灸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学科交融,中国针灸学会经常务理事会通过,决定成立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50人和常务理事会17人,主任委员方继良;副主任委员张东友、侯键、刘波、李传富、刘存志;秘书长赵青。聘请朱兵、戴建平、田捷、卢光明、刘一军为第一届专委会顾问;聘请韩济生等50位国内外学者组成第一届专委会学术咨询专家委员会。
刘保延代表中国针灸学会,对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并指出,针灸已经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的针灸,这是我们面前的重大机遇。同时,由于我们针灸理论方面的欠缺,西方人开始用他们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来理解、诠释针灸,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完善中医理论体系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不容推却。功能性影像技术对针灸来说,无论在解释机制、阐明针灸原理或是提升针灸理论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建立了针灸医学影像学术平台,首先,希望我们的专业委员会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悉心地经营这个平台,使其真正发挥学术交流沟通的纽带作用,推动针灸学术的发展。第二,广安门医院是我们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特别希望广安门医院能够大力支持专委会的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成为他们的依托。相信在各方的支持以及专委会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在这个交叉学科的平台上大显身手,为针灸事业乃至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会上,田捷、刘一军、朱兵教授先后以“从脑疾病到脑图谱由宏观到微观的针刺脑机理研究”、“脑功能磁共振研究心身医学的设计及应用”、“经脉的可视化研究”为题做专题学术报告,并和与会学者展开现场深入交流,为专委会发展指明了学科发展方向。(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