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第四届“泰山论灸”高端论坛暨中国针灸学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泰安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推动中医艾灸传承创新 助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旨在进一步增强针灸科技工作者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推进艾灸技术研究,推动艾灸技术创造性转化及发展,推广艾灸疗法在防病保健中的应用,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与时俱进推动我国中医药全面走向世界。开幕式、学术交流、科普义诊、展览展示等内容丰富,活动新颖,为与会人员奉献了一场学术与技术展示的饕餮盛宴。
开展学术交流,推动技术创新
为推动针灸事业创新发展,本届高端论坛围绕针灸学科发展、针灸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针灸临床应用、针灸基础研究、针灸科学普及和针灸国际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作了题为《中医针灸助推“科创中国”的思考》的学术报告,国际专家还邀请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义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Martin Haase先生和日本国际传统医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王晓明分别围绕《针灸疗法的临床适应症及个人临床心得》《日本灸法教育及灸师资格认定》作了学术报告。国内专家邀请到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山东针灸学会会长、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首席科学家吴焕淦等10名专家围绕艾灸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特色灸疗技术、如火龙药灸、脐灸、督灸等灸法传承与创新方面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专家们用深厚的专业功底、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案例为中医针灸康养从业人员带来一堂精彩、内容翔实、干货满满的学术讲座。理论与实践交织,思想与激情碰撞,实用性高、操作性强,让全体与会人员增长了学识、开拓了思路,提高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加深了对先进针灸技术的充分了解,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家帮扶医院,提升艾灸科研
为深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弘扬中医针灸传统文化,自2018年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在泰安市中医医院建立了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医药院士泰安工作站、中国针灸学会/山东针灸学会泰安专家工作站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泰安市科协牵线搭桥,相关单位、企业与中国针灸学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专家服务团不定期到工作站指导。6月2日下午,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中心)秘书长刘洪海、副秘书长廖国华,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灸疗分会主任委员吴焕淦、副会长兼秘书长喻晓春、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文碧玲、山东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少宗等领导专家前往专家工作站现场指导,吴焕淦首席代表学会专家服务团向泰安市中医医院工作站赠书《灸法临床实践教程》,帮助医院提升针灸临床操作技术,泰安作为“振兴灸法中国行”推广站点,助推了地方艾产业化、针灸智能化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泰安市中医医院院长张开刚(前左)代表医院工作站接收赠书
专家科普义诊,普惠百姓健康
活动期间,邀请到江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焦琳、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副所长马玉侠、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轮高峰高原学科特聘教授施茵、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骨伤科主任王彤、北京宣武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杨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夏淑文等国内知名专家在泰安市中医医院坐诊咨询。当天义诊现场人头攒动,秩序井然,慕名前来咨询及诊治的群众络绎不绝,专家热情接待就诊患者,耐心详细询问他们的病史,认真查看患者病历、各种检查报告等,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患者病例进行一一指导,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或进一步的检查建议,并耐心回答患者的咨询。泰城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与国家级专家面对面咨询、求诊的难得机会。专家们用精准的推拿手法,娴熟的针灸技术,缓解市民的病痛,用专业的诊断、关切的问候温暖每位患者的心,赢得了声声称赞。此次专家们到医院指导,带来先进的医疗知识和特色技术,拓宽了大家的眼界,对提高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规范诊疗乃至推进学科建设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组织药械展览,拓宽业界视野
围绕灸疗灸具等产品展示,活动现场设置了包括医疗机构、高校、药械企业在内的中医药产品服务展览,涵盖医疗教学、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生物制药、营养品、医疗器械、医药健康服务、各类中医药诊疗及养生技术等上百种展品内容,吸引了与会人员驻足观赏、亲身体验,并与参展单位零距离互动交流。以本届论坛为纽带,中医药产品服务展览的设置建立起了政府、医院、高校、药械企业的协同网络,搭建了产品生产企业、服务提供单位与终端用户面对面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更好推动了全市中医药康养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第四届“泰山论灸”高端论坛顺利举办,进一步彰显了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的风采,对于提升我市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自身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推动中医针灸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稿:张男
核稿:文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