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医药国际发展现状 |
近30年来,针灸快速地在国际上传播和发展。其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截止到上世纪末,在全球,针灸已进入14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西医师在内的从事针灸专业人员达到20~30万人。特别是在欧洲,目前已有针灸师12万之多,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在递增。针灸已遍及五大洲,南极洲虽然没有针灸医疗机构,但是中国设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已经把针灸带进了南极。这些数字说明针灸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医疗卫生资源之一。以下分8个方面简述目前针灸中医药的现状和趋势: 1、 接受针灸治疗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在概念上的转变,针灸受到人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一项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 在美国接受传统医学治疗的人逐年增加。 年份接受主流医学治疗的病人接受传统医学治疗的病人19903亿8千8百万人次4亿2千8百万人次19973亿8千6百万人次6亿2千9百万人次这项研究来自1998年11月波士顿医学中心和哈佛医学院的8位 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会刊。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针灸或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 2、针灸教育蔚然兴起 由于针灸的医疗价值和逐渐增长的经济价值,针灸教育也迅猛发展。表现在来华学习针灸的人数逐年增多。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与我国中医药院校开展合作,成立中医药学院或在大学开设中医(针灸)专业,共同培养中医药(针灸)人才。如日本、韩国建立了政府承认的以中医药为基础的汉方医学和韩医教育的正规高等院校。目前在日本专门从事针灸学校就有263所。在欧洲,英国政府承认的中医药高校有MIDDLESEX大学的五年制中医学院和伦敦中医学院;比利时建立了开展中医本科学历教育的李时珍大学;德国有38个医学院开设了针灸课;法国政府批准在公立医科大学开设针灸课程。此外,美国注册的中医学院有72所,经教育部审查批准的达30所;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中医学系,成为发达国家正式设立中医学系的第一所大学。 此外,多年来,来华接受中医药教育和培训的留学生人数一直居自然科学中来华留学人数的首位。2003年全国27所中医药大学在校留学生3221名,其中来自亚洲各国的留学生最多,其次为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另有统计,每年来我国接受长短期培训的国外人员达9000人次。 3、 针灸从业人员与针灸相关的医疗机构发展迅速 目前,在中国境外有5万多家与针灸相关的机构,从业人员数十万。现列举一些针灸比较发达国家的情况: 美国:持有中医针灸执照的医师已达一万四千二百二十八人,全美共有七千个中医诊所;有40多个中医针灸学会或基金会,创办近10种中医、针灸杂志。 加拿大:约有中医针灸从业人员三千六百余名,中医针灸诊所遍及全国各省。 德国:约有三万名针灸医生。有5万名医生同时使用针灸。 新加坡: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年政府正式通过和批准了中草药议案。有中药店800余家,多有坐堂中医师诊病,也有许多私立中医院广泛应用中草药和针灸进行治病。较大的中药批发商约为10家,中小型约为40家。 4、 学术地位日益提高 近年来,发生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一系列事件,说明针灸的学术地位在不断提高。这里举几个比较重要的事件: 由于针灸在全球范围的升温,引起包括美国国立卫生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Health)在内的世界知名权威机构的关注。1992年,美国国会授权批准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Health)设立“替代医学” 研究中心,针灸纳入了资助研究之中,拨款经费从1992年200万美元,增至1999年5000万美元;根据最新消息目前已达到1个亿。 1996年,美国FDA(Americ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将针灸的法律概念重新定义,从Ⅲ级(实验阶段)提高为Ⅱ级(含有制约的运用阶段)。 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院组织了一次由12名陪审专家出席和24位演讲者陈述组成的针灸听证会,与会的西医专家按照西方医学的标准,对针灸进行了评估。最后发表的一致性陈述认为:有清楚的证据证明针灸对一些病症是有效的。 5、世界卫生组织对针灸高度重视 为完成WHO 提出的“人人享有保健”的目标和“为外国学员提供培训机会"的专项工作,1975年,WHO委托中国政府,在中国建立了3个面向世界的针灸培训中心。 为推动针灸的学术发展,近10多来,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共同发起了6次“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会议规模和水平逐次增高,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 199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向日内瓦总部报告,请求世界卫生组织考虑与世界针联(简介针联)建立全球级的正式关系。1998年1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第101次执行委员会做出EB101·R21号决议,审议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建立非政府性正式关系。并确定了两组织在推动世界针灸发展的合作计划。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113次执行委员会高度肯定了世界针联多年来的工作。 20多年来,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针灸事业的发展,先后起草、制定、出版及推广了若干方案和文件,其中包括“国际针灸术语标准”、 “针灸临床研究指南”、“针灸基础培训及安全指南”等、目前优势病种的评估等。这些为21世纪的针灸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2003年出台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 6、 高层交流合作逐年增加 截至2004年9月,在我国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双边、多边卫生协议中包含针灸中医药条款的有49个,专门的针灸中医药协议17个。据对全国28个省市中医药机构的统计,1998年至2002年,中国境外来访的传统医药方面的访问团组的批次,年均增长率20%;中医药派出团组批次,年均增长率超过6%。参与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国家除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以美国为重点的北美以及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地区等传统优势地区外,非洲、南美、中东和澳洲等地区的国际交流合作开始明显增加,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地区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合作项目明显增多,包括政府和民间再内的项目,仅2002年就启动了接近70项。近5年来,我国共与42个国家和地区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274项中医药合作项目,年均增长率超过30%。 7、中医药产业迅速发展 “以针带医,以医带药,以医带游”,作为世界针联提出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策略已被公认为中药走出国门的一条捷径。针灸、中医医疗规模在国际市场的迅速扩大必然会拉动中药产品的出口。近5年来,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03年达到7.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49%。中药除出口到原有的亚洲、美国市场外,近年来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超过26%。同时,中药对沙特阿拉伯、也门和阿联酋等中东地区的出口也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中药还出口到非洲的37个国家。据印度Exim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显示,全球天然药物每年的贸易额已高达600亿美元,天然药物的原料供应商主要为中国、印度和巴西。 8、科研投入逐年加大 针对针灸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早已为一些国家医药研究机构所关注。日本有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从事汉方医药研究人员近3万,有44所公立或私立大学建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德国联邦卫生部拨专款支持针灸疗效的研究,德国出版的中医学和针灸学专著、译著约为250种,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近1000篇。特别是,近年来,保险公司出资860万欧元,由6所大学牵头的针灸疗效评价大规模研究令国内同行关注。美国国会于1992年成立了医学办公室,1999年办公室被赋予更大权利,提升为国立卫生研究院替代医学中心,预算呈递进式增长,到2003年已经达1亿万美元。据统计,国际上约有170多家大型国际制药公司、40多个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在从事包括针灸在内的传统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