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18日,中国针灸学会面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面针疗法与应用学术论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顺利召开。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喻晓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朱兵,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吴焕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孟煜等领导出席,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共100余位针灸学者参会。
5月17日晚,首先赵琛教授介绍中国针灸学会面针专业委员发起及筹备工作情况。
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喻晓春代表总会宣读中国针灸学会面针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批复。
随后,中国针灸学会原副秘书长贾晓健主持面针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选举以及党的工作小组选举,会议以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面针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10人,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6名,秘书长1名,常务委员27人,同时选举产生面针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
选举结束后,当选的主任委员赵琛教授讲话,表示秉承“传承、创新、合作、发展”的理念,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推动面针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弘扬中华医学文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届委员会在秘书长施茵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了中国针灸学会面针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及工作原则、第一届委员会的五年工作计划。施茵秘书长提名会议通过副秘书长人选推荐。施茵秘书长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针灸学会的工作部署,全力做好面针的学术研究、临床应用和国际交流,加强面针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面针在更广泛的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2024年5月18日,中国针灸学会面针专业委员会面针疗法与应用学术论坛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顺利召开。
开幕式上,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孟煜致欢迎辞,希望在中国针灸学会的指导下,在各位专家、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面针分会能始终不渝地抓好针灸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针灸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针灸学会会长吴焕淦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面针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拓展针灸领域的学术研究、技艺传承和创新实践,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同时希望工作委员们能够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联系广大针灸医学科技工作者,共同为面针疗法与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相信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将能全面地发挥面针疗法的独特优势,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更多适宜技术。
随后,中国针灸学会原副秘书长贾晓健宣读了中国针灸学会面针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会长喻晓春教授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颁发证书。
在致辞中喻晓春教授对中国针灸学会面针专业委员会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与学会内多个分会开展密切合作,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不断扩大面针的临床应用范围,提升面针的普及及推广程度,提升面针在特定部位针刺法中的地位和认知度的重要措施,共同助力特色针灸疗法的国内外临床传播推广的重要手段。
学术论坛环节,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学者,从面针起源、传承、应用、创新、发展和传播等不同方面作了主题讲座,精彩纷呈,令与会人员受益匪浅。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吴涣淦教授作了《针灸治疗慢病的临床试验设计与体会》的讲座。上海中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赵琛作了《面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的讲座。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梁宜作了《针灸美容的临床心得举隅》的讲座。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治疗教研室主任惠建荣教授作了《面针美容抗衰技术分享与临床应用》的讲座。湖北中医药大学杜艳军教授作了《面部美容的取穴规律及刺灸方法探讨》的讲座。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施茵教授作了《针灸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的临证体会》的讲座。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主任黄黎珊教授作了《针灸抗衰思想及针灸皮肤美容临床应用》的讲座。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工程教研室唐文超教授作了《面部穴位的智能定位方法及应用现状》的讲座。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医疼痛科主任卓鹰教授作了《颊针疗法的应用》的视频讲座。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席专家魏清琳教授作了《宝命全形,传承推广适宜技术》的视频讲座。
(中国针灸学会面针委员会供稿/办公室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