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国针灸学会“百名科学家讲党课”系列讲座栏目邀请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芳担任主讲嘉宾,为各地方针灸学会、各所属分支机构的广大会员和针灸科技工作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本期讲座的题目为《面向新质生产力 推进针灸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讲座由中国针灸学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景向红主持。各地方针灸学会、各所属分支机构积极组织动员本学会和分支机构的理事、委员、广大会员和针灸科技工作者2000余人在线进行了学习。
中国针灸学会“百名科学家讲党课”系列讲座线上视频直播平台
中国针灸学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景向红主持讲座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潮流、面向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新概念,体现了对科技创新的深刻认识和战略把握,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曾芳教授做《面向新质生产力 推进针灸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主题讲座
开篇曾芳教授提到,科技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教育是尖端科技研发和转化的重要平台,是战略性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曾芳教授从数字化、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时代特征;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质针灸人才培养变革;把握三重维度推进针灸人才培养守正创新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的讲解。
曾芳教授讲述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
曾芳教授讲到,中医药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世界医学教育中独具特色。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传统医药疗法,针灸人才培养对传统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中医针灸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从未停止过创新的步伐。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针灸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教育变革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教育理念的更迭、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新质针灸人才的新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跃迁、评价方式的升级均推动了新质针灸人才培养变革。
曾芳教授讲述把握三重维度推进针灸人才培养守正创新
曾芳教授强调,针灸高等教育要紧扣医学教育“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新医科”建设目标定位以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更加切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求,更加契合生命全周期健康促进诉求为方向处理好人文与科技、守正与创新、本土与国际三对辩证关系着力培养出人文底蕴深厚、专业技能扎实、学科知识多元、创新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广阔的卓越针灸人才。
最后,曾芳教授表示,将中医针灸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以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推动针灸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服务全人类健康贡献中医针灸智慧和力量。
左秋芳供稿/党委办公室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