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至6日,“交叉视域下针灸调控的科学基础及临床优势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针刺麻醉分会、实验针灸分会、针灸临床分会、数智针灸专业委员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以及《上海针灸杂志》《针灸推拿医学》《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世界针灸杂志》五家期刊编辑部联合承办,多家附属医院与福建省针灸学会协办,三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跨学科融合为路径,为针灸科研与临床应用拓新局。
会议现场
作为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会议聚焦多学科协作在针灸领域的实践价值。开幕式上,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林生研究员致欢迎辞,强调多学科协作对探索针灸科学内涵的重要性;多位专家领导亦发言指出,需构建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创新生态,凸显跨界协作的战略意义。
主旨报告环节亮点频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阐释针灸临床研究多学科协作路径;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提出“把握机体状态是健康关键”的实践方向;西湖大学马秋富揭示针刺调控术后痛的神经通路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朱兵解析针灸双向调节理论与穴位效应特异性;南京医科大学夏有兵探讨数智技术重构针灸诊疗体系路径;浙江中医药大学方剑乔剖析心肺两经生物学特征及经脉脏腑关联规律;天津中医药大学郭义诠释 “计算针灸学” 理论框架;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梳理从临床发现到靶标转化的研究链条。
会上同步发布《针灸关键科学问题》,系统梳理领域共性命题。分会场围绕针灸神经免疫调控、现代针刺麻醉、AI赋能针灸、慢性病治疗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涵盖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智能技术及青年学者论坛等维度。
此次会议是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跨学科对话,将推动针灸技术标准化与国际化,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