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加强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在全国
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形成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覆盖37种法定传染病(目前已增至39种)、全面实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实时疫情报告工作模式。
实现了以传染病病例以个案报告为基础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解决了疫情及时报告与订正、常规监测与突发事件预警、监测结果的自动预警预报、监测数据空间分布与分析和流动人口疫情报告管理等诸多问题。为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快速监控手段;促进了疫情监测模式的改变;提高了疫情监测报告的及时性;提高了疫情监测报告的准确性;提高了疫情分析与反馈能力;提高了探测传染病早期暴发的能力。
传染病网络直报战略的实施,以及利用我国优势建成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彻底改变了过去50年按月逐级报告的传统模式,使卫生部由原来的1个月以后仅可知道传染病病例数字的状态,一举实现了仅0.8天即可报告到国家CDC“个案、实时、在线”的掌握疫情,大幅度提高了传染病病例发现的及时性和控制速度。
2008年底,全国100%的CDC、96.9%的县以上医疗机构和82.2%的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网上直报,使我国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也是目前世界上上独一无二的、能覆盖全国的传染病在线报告系统。
全国6.8万多个直报点的同步运转提高了疫情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探测传染病早期暴发的能力,报告发病率由2003年的192/10万提高到2008年272/10万,直报后5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较直报前5年提高了39%。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赢得了时机。
4月30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管理的公告(2009年第8号)。我中心立即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充分依托网络直报系统平台动态订制部署的优势,快速编制了疾病报告编码,添加了新报告病种字典,完善了报告系统统计与查询功能,并于5月1日正式发布了更新系统,做好了甲型H1N1流感病例网络直报的准备工作,保障应对可能出现的首例确诊病例信息快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