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行业新闻
  4. 列表
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纪要
2007-01-22 18:46:30 中国针灸学会

    2005年8月5日至9日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银川隆重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对针灸学科年度内的学术发展动态进行综合观察、总结、交流,尤其是对具有较大影响的临床、教学、科研成果进行收集、交流、推广;为拓展针灸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对针灸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推广针灸产品发明成果,以提高针灸临床诊疗水平。
开幕式由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保延主持。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致开幕词,他在开幕词中说,这次大会的召开主要是落实中国针灸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精神,大会的主题为“总结提高,不断创新”,总结交流针灸学科建设、科研、临床、教学等成果和经验;研讨制约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寻求思路;促进优秀成果的交流和转化,是努力抓好学术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宁夏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忠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介绍了针灸疗法在宁夏的应用,指出针灸在宁夏地区应用广泛,在银川的几个大医院中,门诊量每天可达200余人。宁夏自治区科协学会部部长黄发平,银川市卫生局副局长张文也分别致词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孙国杰、梁繁荣,宁夏医学院副院长李正直,宁夏医学会联合办公室主任朱桂林,以及参会100余名代表。
会议分为专题报告、大会交流和论文评优三大部分。特邀中国中医研究院刘保延教授作了题为“十一五国内外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重点介绍了“十一五”期间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并提出针灸学科的发展设想: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临床研究为核心,基础研究为突破口,学会工作为纽带。特邀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作了题为“国外针灸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专题报告,指出在国外针灸临床运用范围日益广泛,并介绍了循证医学在针灸疗效评价中的运用。特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东贵荣教授作了题为“大针灸”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大针灸” 的理念,即大临床、大学科、大科研,讲述了针灸学术发展的三大策略。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清国教授作了题为“关于针灸规范化研究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考”的专题报告,阐述了针灸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接领导主持下的正在建立之中的标准化方案课题项目。
    本次大会共收录论文80篇,论文汇编包括11个专题,其中特约报告3篇,临床研究18篇,经络与腧穴4篇,实验研究9篇,思路与方法1篇,临床报道16篇,学术争鸣17篇,综述3篇,学科园地3篇,病案采撷3篇,临床心得3篇。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针灸基础理论的探讨、实验和临床研究、临证辨治的治则治法以及针法灸法的灵活运用等,临床报道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内科、妇科、儿科及皮肤科等疾病30余种。
大会共有20余名代表就自己所从事的针灸基础、针灸临床、针灸实验和针灸产品开发研究进行了交流,并展示了针灸器具产品研发的成果运用,如:经络罐通仪、孟氏拔罐和中医电脑疾病诊断系统等。根据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优秀论文评选条件与办法,经专家及代表评选,评出优秀论文10篇,他们分别是: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严洁等“电针对应激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肠三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东贵荣等“头穴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双向调节的实验研究”;湖北中医学院孔立红等“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NF-kB表达及含量的影响”;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吴强等“试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王顺等“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疗效的研究与评价”;长春中医学院国际学院胡金凤“从五脏藏神的理论内涵探讨膀胱经五脏俞穴治疗失眠症的立法原则”;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邬继红等“不同针刺时间对致敏豚鼠血清总IgE影响的实验研究”;西安市中心医院周志杰等“蕲艾灸治疗产后排尿异常54例疗效观察”;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之我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张唐法等“头针治疗舞蹈样多动抽动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我会给作者颁发了优秀论文证书,同时提交到《中国针灸》杂志编辑部审核待发表。
    闭幕式由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刘炜宏主持,首先中国针灸学会学术部主任刘清国宣布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李维衡会长,刘保延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国杰和梁繁荣副会长为10名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发优秀论文证书并合影留念;接着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张瑛通报了我会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的国内外学术活动安排和计划,今年11月份“关于参加世界针联+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葡萄牙里斯本国际针灸研讨会有关事项的通知” 和“第一届东华三院王定一国际中西医药治疗研讨会的会议通知”,我会坚决响应全国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明年将在西藏拉萨举办“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和在当地进行科普宣传和医疗诊治义诊活动等;最后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保延作了总结性的发言,强调二十一世纪针灸的发展方向,针灸标准化建设对国际影响的重要意义,针灸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要勇于面对国内外针灸行业的竞争与挑战,开拓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的思路与方法,逐步规范针灸行业准入制度和市场,重视针灸人才的培养与针灸临床教育,深入研究针灸临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及针灸器材的市场开发研制推广等,创新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充实针灸学科发展的内涵,尽快架构建成中国针灸学会信息网络,保持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针灸学会、总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分会)的紧密联系,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广大会员提供便利服务,中国针灸学会还将向中国科技部申报设立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以奖励在中医针灸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针灸器具产品开发研究等方面做出创造性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发现、培养和激励多学科、多专业结合型,运用型、学习型的跨世纪针灸人才,全面调动针灸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为繁荣针灸事业而努力奋斗。